Tag 心得分享

《如何停止憂慮 開創人生?》- 戴爾卡內基給易焦慮者一盞明燈

如何停止憂慮 開創人生封面

你是不是也是易焦慮者,Beast J本身就是一個俗稱”搞操還”的人。 你也有過這種經驗嗎? 晚上睡覺前,一躺下腦中浮現明天的工作之後,開始腦中模擬演練,自我創造劇情,腦中不斷地撥放著明天關於自己工作的電影,不管有多累都無法入睡,為了明天需早起上班,逼迫自己趕快睡著,往往都會翻來翻去直到看到太陽公公才不自覺昏迷。 然而隔天夜晚上床睡覺前,像是看著恐怖片,害人阿飄出來前的平靜,開始緊張著是不是又會無法睡著,如果你跟我有一樣的易擔憂症狀,藉由這本書讓我們學習放鬆吧! 1. 只看見今日 “活在當日艙”,作者我們試想一個情境,我把他理解成下圖,我們在時間軸上分成昨日、今日以及明日,昨日以”回憶”作為與今日連結,明日以”猜想”作為與今日連結,造成我們擔憂的是回憶帶來的自我經驗,與對未來猜想的不確定性,”活在當日艙”,意旨在每天的中間設計水密隔艙,杜絕非今日帶來的內耗性思想。 “活在當下“這一詞在某一次參與新書發表會上,聽到這詞見解,”體驗當下身邊事物,並專注於他”,也是一種當日艙概念,並不是說不能緬懷過去與期望未來,是指練習避免讓昨日的你與未來你的不確定性,影響你今天裹足不前的思考,現在讓我們開始昨日一過,關兩邊艙門,讓思考停留今日艙吧! Tomas Carlyle : 「我們的主要任務不是去看遠處模糊的事物,而是去做眼前清晰的事」 2. 卡內基給你解決憂慮處境的神奇公式!! 重點來了,解決憂慮處境的神奇公式!!! 就算活在當日,問題還是得思考,就BeastJ而言,很容易自我發展劇情,像是如果在明日有跟高層長官開會報告,會想著各種情況所帶來的影響,那如何不讓自己發展出無限劇情呢? 作者提出以下3個思考方式 1.分析現況,想像著可能導致的最壞結果(報告不是長官要的結果,被罵兩個小時) 2.必要且無可避免,去接受最壞結果(接受被洗臉的結果,可以承受嗎? 可以!) 3.投入時間與精力去改善已經接受的最壞結果(回想實驗結果與上週的會議記錄是不是有相符,亦或者有更多實驗需要進行驗證,抓緊時間來實驗) 最後跟自己說 : 「不知道如何對抗憂鬱的人會早逝」-卡雷爾醫生。預先知道影響,或多或少可以想辦法避免他發生,以上都完備之後,晚上好好睡覺吧。 3. 如何拆解心中的擔憂 – 三步驟分析 1.獲取事實 – 在我們理工男的腦海裡就是”了解現況” 2.分析事實 – 衡量現況可能的解法與可能產生的後果 3.作出決定,採取行動 – 藉由尋找到的最佳方法,一頭栽下去執行吧,不要考慮太多後果了(第三步是我認為最困難的,Just try it!)…

《持續買進》- 讀後感-顛覆你的理財思想

本書出發點以「儲蓄」與「投資」兩個方面進行討論,藉由很多數據論述依何種心態來看待,同時也介紹一些金融商品以及一些投入守法的優劣分析,Beast J認為不管是老手新手看完都會一定感觸與發想,例如在眾多專家提倡定期定額投資觀點,作者以數據證明”現在就買”的投資報酬比”漸進式”的獲利更好,讓我著實震驚了一下,但消除風險心魔確實難以克服,期望藉由這本書可對儲蓄與投資心智表徵做出改變。以下擷取書中兩個觀點論述 1.何時可以退休-金錢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我需要在投資資產內存多少錢才夠我的退休生活呢?,統計30年不會提領完,計算你的退休金 – 4%法則-Bengen 假設我一個月花費60000,一年720000,就由4%法則計算,想要30年內不會提完退休前總資產需要存到1800萬。 所幸在現今社會福利上,退休之後有勞保等補貼,假設每個月領勞退20000,每個月花費扣掉勞退計算是480000,4%發則計算所需退休金是1200萬,減少至少30%所需退休金。 但依我愛擔憂的個性,每年看著退休金變少,我可能會開始睡不著覺,參考第二個法則計算退休金-跨越點法則 財務自由-“跨越點法則”,找出你的投資收益大於或等於你的每月支出,當你尋找到這個「跨越點」,便能達到財務自由,那如何知道所需多少錢(跨越資產)才能超越你的跨越點呢? 假設您股票每年發3%股利,您的月投報率就是3%所需費用60000元,計算投資資產需到達24000000。 經過以上計算,您評估這輩子扣除花費,存的到嗎?大部分的人可能累積的時間趕不上退休之日,但退休最大的煩惱,不在於金錢。 Beast因跳舞的關係,認識的人年齡層很廣,報含已經步入退休或財務自由的朋友,”最近都找一些事情做”,他們說,”不然不知道要幹嘛”,顯然空白的時間佔據了他們大部份的生活,”關於退休,你需要擔心的不是財務危機,而是存在危機”-擇林斯基,工作的價值賦予一個人的自我認同,被需要的感覺,有價值的感覺,已經與人交流的感覺,缺少了這些或許在一些人的生活當中少了意義,「FIRE」的生活型態意旨經濟獨立+早早退休,人人都嚮往早點退休可以有自己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,但在<<關於人生,我這樣投資>>讀後感有提到,”想要做的事情有了嗎?現在就能做了不是嗎?” ,所以在決定退休以前,思考並執行你想做的事,避免退休後陷入”孤獨的存在”。 2.為何你應該投資!? 書中論述,三個觀點,為將來的自己、抗通膨與第三個財務資本取代你的人力資本 在三年前Beast曾經有腳骨折的經驗,公司規定病假領半薪,在休養的期間經濟來源折半,導致日常花費也需要調整,不論你的能力,技能與體力是否隨年齡增長而增加,在意外以及有朝一日不想工作的時候,面對現實你還是要有經濟來源,讓未來的自己感謝現在的你吧!盡早計畫累計財務資本慢慢地取代你的人力資本,認知自己的人力資本隨時間減少的事實,讓自己有儲蓄與投資的動力! 本書在我們陷入思考著如何放大我們銀行數字的同時,提醒著「先把錢用於你需要的生活,在考慮為了你想要的生活而冒險投資」與「時間是你最重要的資產」,免於陷入數字的迷惘,金錢是一種工具,換取你要的生活方式,否則只是一行數字,非常推薦各位閱讀這本書,也歡迎聯繫討論。

《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》-心得分享

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書本封面

前一篇心得分享提到,podcast講者提到影響他的兩本書,第二本是《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》,這本書談到金錢藍圖以及17種思考與行為,有趣的點是裡面有大量需要讀者做的事以及宣言,初次嘗試會顯得尷尬,但我想就像高考時把”必勝”貼在鏡子前面一樣的魔力。  ”金錢藍圖”是一種計劃以及態度,設定加上實踐程序得到金錢的結果。作者談論到相對於目標設定以外,把物質金錢視為一種結果,真正有效可以改變結果的,是腦中受到環境影響的金錢觀資料夾,透過自我察覺、理解進而劃清界線,最後提出自我宣言,書中舉一個有趣的例子,為何列印出來的錯字,用立可白塗掉之後,下次列印還是一樣錯呢? 如何更改錯字想必大家都知道,反觀在金錢、健康、待人處事、工作上是不是也是只從列印出來的結果去塗改錯誤。  17種思考與行為,這裡分享兩個,首先是雙贏思考,這我有個經驗是每次我在書中看到選擇題,跟朋友分享時,內心中都會有個答案,但有些朋友都會回答,我兩個都要! ,我都會不好意思地回應,其實我是選其中一個,這帶來什麼結果,在每次框架性的問題,思考方式也一併受到限制,導致利益分割僅能製造獨贏,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底下,是否曾經思考製造雙贏,雖有難度但勇於嘗試以目標導向,或許可刺激創新思考,在這段文章之後,我乖乖地跟著書一起發出宣言 : ”我全都要”  其次學習計算與提升自我淨值,生活中在討論個人薪資時,往往依照年薪與月收入來代表個人金錢上的成就,單在公司、企業家,財團往往以淨值代表他們的價值,文章中提倡計算與長期追蹤自我淨值,依照收入、存款、投資與簡化四種項目,並思考如何個別從這四個項目中藉由學習來提升,爾後藉由觀察個人淨值的增長做為成長的動力,在此刻,第二次發出我的宣言 : 我要提升我的淨值。  這本書提供了需多自我思考的內容,尤其自我宣言的橋段著實顯的有趣,非常推薦大家可以藉此達到思想開發與自我改變,也歡迎大家提出建議與討論。

《為何我們總是想的太多,卻做的太少?》- 心得分享

為何我們怎是想得太多,卻做得太少書本封面

去年開始培養起來閱讀習慣之後,在許多書中提到「輸出」的重要性,接著平台作為我出輸出的管道。會接觸到這本書是在podcast中,演講者提到影響他重要的兩本書,這本是其中一本,在此分享我想嘗試的兩個概念。在作者書中提到的五大狀況中,過多的計畫引發自我消極的想法,這讓我回想起自己也時常遇到這個狀況,並且對著自己說,我只是想讓事情達到一百分,正中了書中提到的完美主義,作者建議我們以達成目標為首要,過多的模擬與思考將影響效率,可以在實行過程中修正,以力行取代「我害怕」的想法與擺脫拖延癌。第二,每年年初都會訂定目標跟期許,但盤點去年的目標往往達成率不到60%,檢討原因是目標過大無從下手,在書中七大方法建議除了大目標以外,要思考如何以小目標讓自己有執行的動力,並賦予階段性獎勵,持續激勵自己能繼續下去,看到這裡原本對自己2024年計畫感到無力,在年度計畫之中多加了一欄「獎勵」之後,1/29日終於開始有想執行的心態🚀上述兩點在初次讀完這本書之後,對自己較有改變之處,分享讀後心得給大家,期望有同好一同分享自己的改變之路